首页 影视问答内容详情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2024-04-19 19224 admin

列宁同志的全名叫什么?如果是80年以后出生的,大部分都无法在第一时间答上来。如果问的是70前的人,他会脱口而出:弗拉基米尔伊里奇。因为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,这个名字被大多数人所熟知。

凡是亲身经历过70年代的人,谁没看过N遍《列宁在十月》?影片中的那些台词,谁不是耳熟能详,出口成章?在红色年代中,作为屈指可数的,反复上映的苏联电影,直接成为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很少有人知道,这部电影居然是斯大林亲自炮制的一个革命神话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一、列宁还活着

早在1927年,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之际,就有一部经典电影《十月》就已经诞生了,这部电影由享誉国际的苏联导演爱森斯坦亲自操刀。

爱导以拍摄纪实性电影见长,他的愿望是就是在银幕上,“原汁原味”地再现十月革命的原貌。为了拍摄这部电影,爱森斯坦几乎动用了那个年代最好的班底。

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这部电影充当顾问,所有的细节她都了如指掌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当年负责指挥攻打冬宫的波德沃伊斯基,亲自扮演了自己。影片作曲更是请到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,肖斯塔科维奇。

列宁的扮演者是影片的重中之重,为此,爱森斯坦在众多特型演员中,选中了瓦西里·尼康德洛夫。为了验证自己的眼光,导演让小尼同志穿上列宁的衣服,模仿列宁的神态,让他到大街上转悠。没想到,“列宁还活着”的流言直接传遍了整个圣彼得堡。

当时,为了拍摄这部电影,领导破例拨出了大量的胶片。可惜,这部电影的纪实性太强,对于历史的还原太接近,自然无法得到斯大林的认可,最后只能束之高阁。

这部电影,我国观众很难见到,即便在苏联也是无人问津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到了1937年,此时正值十月革命20周年。为了给持续几年的“大清洗”有个交代,斯大林指示拍摄有关十月革命的电影,为此专门搞了一个“优秀电影剧本选拔赛”。

此时,一位籍籍无名的青年剧作家写的电影剧本《起义》,忽然高调入局,不但入了评委的法眼,甚至高票入选。

这位幸运儿就是长相高大帅气的卡普勒尔,他的女朋友斯维特兰娜正是斯大林的女儿。卡普勒尔作为“准驸马”,自然能够轻易的猜到斯大林的心思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二、剧本与导演

有了剧本之后,谁来拍摄就成了一个大难题。《起义》的剧本是1937年5月才评选出来的,领导要求在十月革命的11月7日“正日子”上映。

电影的拍摄计划在别人看来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彼时苏联还处于“大清洗”时期,局势相当紧张,人人自危,斯大林又是出了名的挑剔。

就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个叫罗姆的年轻导演接下了重担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罗姆也不是头铁,纯粹是因为面临职业生涯的重大危机。有一位大领导在讲台上点名批评罗姆搞“小圈子”。随后,他被解除了制片厂的职务,正在拍摄电影《黑桃皇后》也被迫停机。

年轻气盛的罗姆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,为了证明自己的导演水平和工作能力。罗姆抱着“破釜沉舟”的勇气,拼尽全力投入影片的拍摄工作。

罗姆和卡普勒尔一起,根据大赛委员会的“指示”和“意见”反复修改。电影剧本的修改工作直到8月12日才宣告完成,要想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之内,拍摄出一部历史巨片,还要“过审”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三、困难重重

在斯大林的亲自“过问”下,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拨给了最好的照明设备,几千套服装,大量的武器和几千名苏联红军,以供拍摄“攻打冬宫”之用。

他派出了“钦差”舒米亚茨基,亲临一线坐镇。甚至还有人拿着“红本本”,如果导演有改变剧情,修改对白的行为,都会被一一记下,秋后算账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导演罗姆此时也有点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意思,他向领导提出:拒绝配备副导演,并且要求整个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都要绝对服从拍摄。他甚至要求列宁的扮演者鲍里斯·史楚金辞掉剧院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《列宁在十月》的拍摄。

但是,这一要求却遭到了艺术委员会主席克尔任采夫的强烈抵制,他认为史楚金长得不像列宁,肯定会失败。

列宁夫人同样认为史楚金长得不像列宁。她说:“史楚金比列宁本人胖多了,当时的列宁同志在“极寒交迫的奴隶”时代,吃不好,睡不好,怎能可能胖的起来?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列宁夫人最认可的演员是马克西姆·施特拉乌赫(二代列宁扮演者),她认为史楚金的动作太多,把列宁都演成了“多动症”。后来,拍摄《列宁在1918》时,史楚金的动作就收敛多了。

就连钦差舒米亚茨基也认为瓦西里的扮演者,尼吉拉·奥赫洛普柯夫不符合真实人物。即便是这部影片杀青之后,他也没理睬过“瓦西里”。

工人布尔什维克马特维耶夫,本来是吉奇扮演,就在开拍前的一瞬间居然被補,只好临场改为瓦宁接替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整部电影在拍摄中,事故接连不断,意外频繁发生。不是电缆被切断,就是灯光被摔坏,不是摄像机被破坏,就是道具被毁坏,就连保险柜的锁也经常失灵,只能耗时费力地打开。

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罗姆依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,克服了重重困难,电影如期拍摄完成。

事实证明,鲍里斯·史楚金虽然长得不太像列宁,化妆之后却显得更精神,更好看。他的演技不但征服了钦差大臣,也折服了斯大林。他将《起义》改为《列宁在十月》的建议,也得到了批准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四、掺杂私货

在整部电影全部拍摄完成后,《列宁在十月》送给斯大林亲自审定。在11月6日,十月革命节前一天,斯大林看完电影后对罗姆说:“还不错”。

就在第二天,斯大林举行红场阅兵之后,钦差传来最新消息:斯大林又看了一遍电影,要求改片子。

斯大林的真正的希望是,电影最好能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以跟列宁并驾齐驱的“高大全”人物。以便稳固自己“传承人”的身份,和“正统”地位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真正的十月革命,没有电影中的“冲锋”和“攻打”,在这场轰轰烈烈的,翻天覆地的,载入史册的革命中,满打满算也才死了7个人。这就是列宁发言时所说的:“罕见的不流血和异常的顺利”。

“十月革命”的伟大和意义自不待言,对斯大林来说,他非常期望人民群众承认他是可以跟列宁“并驾齐驱”之人,利用电影为自己打造出一个“列宁接班人”的人设,“十月革命事业的唯一合法继承人”的身份势在必行

为了强调斯大林在十月革命的作用,那就必须补拍“攻打”和“冲锋”的戏份。为此,斯大林特别批准,可以在冬宫的广场、大门以及里面的“皇家小餐厅”进行拍摄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罗姆一开始还有点“艺术家的良心”,随着舒米亚茨基的逼迫与威胁,他最终还是屈服了。就像他后来所说:“那时,人人都害怕入狱”。

两部电影中的“私货”比比皆是,列宁的第一句台词就是向瓦西里吩咐:要求会见斯大林。回到住宿地之后,又要强调见斯大林。

第二天,列宁见到斯大林之后,一谈就是4个小时。

消息泄露之后,斯大林命令瓦西里:一分钟也不要耽误,快去找斯大林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就连演讲时列宁也会说:我们不能够等着,让资产阶级绞杀革命。斯大林同志说,我们不能够等候,这完全是正确的!

在整部电影中,运筹帷幄,指挥有方的是斯大林。看上去列宁是最高领导,每当遇到危急关头,每逢要做出重大决策时,都要迫不及待的去见“斯大林同志”。

列宁成了演说家、演讲者。列宁一旦做出指示,领命者要么是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马特维耶夫,要么就是捷尔任斯基(契卡最高领导人)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1937年末,罗姆补拍并修改了《列宁在十月》。到了第二年,卡普勒尔与罗姆再度合作,这就是电影《列宁在1918》。罗姆自此一飞冲天,成为斯大林跟前的“红人”。

就在大家都以为劳苦功高的卡普勒尔将会成为斯大林的“驸马”时,他被人揭发出“犹太人身份”。在失去了“公主”斯维特兰娜之后,他的地位一落千丈,在劳改营中渡过10年囹圄。

钦差舒米亚茨基在1938年1月被補,6个月之后就被“镇压”。

五、我国上映

1950年,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(长影)引进了这部电影,并进行了配音翻译,排序为“译制片20号”。这个版本一直沿用至今,亿万大陆观众成年累月的反复观看,看过十遍以上的不在少数。

即便是斯大林在影片中动了无数的手脚,在我国上映后去依然难以掩盖列宁同志的光辉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面对敌人的封锁,他从容应对,

面对敌人和叛徒,他视如仇寇,

面对革命的进展,他英明果断,

对待工作的态度,他雷厉风行。

影片中的列宁,充满了人格魅力,全身都洋溢着革命的激情,还十分风趣幽默、乐观自信,从大家的眼神和人们的讨论中不难看出,列宁在群众心目中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人格魅力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史楚金扮演的列宁的动作很夸张,双手不是插在裤兜里,就是插在胸口背心的衣兜里。即便如此,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和语气。

那个年代,双手插兜,双手叉腰,说话时大手前伸,几乎是每个乡镇干部的标配动作。

马特维耶夫,这哥们也有不少拥趸。用今天的话来说:那动作,狂拽炫酷,霸气外露。这哥们在执行任务时,经常会从皮夹克口袋中摸出一把梳子,那梳头的动作端的优雅潇洒。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有意思的是:在那个年代中,许多人都对《列宁在十月》和《列宁在1918》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。布尔什维克大家都了解,名字接近的“孟什维克”、“社会革命党”、临时政府、克伦斯基,就不大明白了。

不过,不要紧,只要跟列宁、斯大林、瓦西里唱反调的,都是些傲慢、猥琐、难看、丑陋的角色,

不是叛徒就是特务,不是贪官就是坏蛋。

电影中,那些优越的生活环境,也是吸引我国观众的条件之一。列宁回国后的当天夜里,就住在瓦西里家中。列宁坚持把床让给夫妻俩,自己谁在靠近暖气的地板上。

瓦西里家有暖气片,有地板,有自来水,居然还有卫生间?

老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: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
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哪见过这个?取暖用的不是蜂窝煤就是铁炉子,家里能用砖头铺地就是“豪华”的待遇了。

很多人还对影片中一个情节津津乐道:一个男人狂敲邻居家的门,要借“气炉子”,当时真没几个人知道那是神马东西。

白羽点评:列宁和他的战友们领导人民缔造的国家,最终失去了颜色分崩离析,而我们依然坚持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。当我们再度回顾《列宁在十月》,回望107年前的历史烟云,仍然让我们感动不已。那些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,一定会将英特纳雄耐尔实现!